文/金错刀频道
曾经风头正劲的日本制造,正在成为全球笑柄。
十几年前,提到“日本制造”,国人的第一反应是“东西好,质量硬”。
就算去日本旅游,也要带个电饭煲或者马桶圈回来。
日前,继东芝、神户制钢造假之后,日本三菱集团被光速打脸,3384台变压器数据被篡改,至少9座核电站运行受到影响。更可怕的是,造假时间可以追溯到1982年,跨越40年。
日本三菱集团到底有多强?
它靠战争红利发家,总资产21万亿。号称日本最大财团,地位相当于韩国三星。
但从2016年开始,三菱集团几乎每年都要弯腰为“造假”道歉。
曾经引以为傲的工匠精神被嘲讽为“低头工匠精神”,甚至有网友调侃:百年企业,40年造假。
为什么资金雄厚的三菱集团会陷入造假求生存的陷阱?日本制造业真的要被打趴下了吗?
三菱集团从明治维新开始,经历了战争和重建,历经150年,可以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。
但在过去的40年里,三菱集团不遗余力地做着一件事:造假。
三菱集团不愧是打假的顶级高手,打假技巧可谓炉火纯青。
套路一:伪装大师
三菱材料是日本有色金属巨头,旗下三个子公司操作相同:数据造假。
因不符合客户或客户的技术要求而篡改橡胶密封产品的技术参数。
波音和空客这两大航空巨头都采购了三菱材料用于飞机制造,更不用说日本自卫队等很多厂商,甚至采用了三菱材料。
三菱集团深陷“数据门”,直接“发难”三菱汽车。
三菱汽车更改了超过60万辆汽车的燃油数据,降低了约5%至10%的油耗。
你是怎么得到这些数据的?只靠理论计算等方法,根本没有必要考驾照。
套路二:大师抖锅
2013年,三菱制造的世界上最大的货船MOL号在平静的海面上直接断成两截,然后沉没。
这是世界上第一艘自行断裂的货船,这是同类中第一艘创造出巨大的人类飞船。破的方式好奇怪。
事后,三菱重工指责三井商船没有按照SOP规范运营这艘超级巴拿马级货轮,甚至把锅扔给了暴风。
日本事故调查组忙了几年,结论是船体设计有缺陷。
三菱重工负责船体设计。
套路三:集体默认“潜规则”
三菱的假艺术真的有这么神奇吗?
看似完美的诈骗背后,是有组织有预谋的集体行为。
在三菱材料“数据门”中,即使质检员在最终检验中查出不合格品,只要质量管理长认为不影响客户使用,就会更改相关数据,继续发货。
公司内部调查发现造假后,时任总裁还指示隐瞒相关信息,不合格产品继续交付。
//p0.itc.cn/images01/20220513/7e63464724fb4d54a3777b2068b7e84d.jpeg" max-width="600">三菱汽车呢?2000年在日本熊本,一辆汽车因刹车闸软管破损,致刹车失灵而发生追尾。
后查证,自1997年起,三菱隐匿不报的缺陷车共有81万辆。在那次事件,三菱曾遭日本国土交通省的严重警告,公司因此濒临倒闭的风险。
来源:日经中文网
在这漫长的造假史中,三菱总结一套标准化的应对程式:
先召开新闻发布会,高管集体90度鞠躬致歉,背锅侠引咎辞职,换新人继续粉饰太平。
三菱集团造假的脚步从未停过。
从2016年至今,三菱集团已经连续六年鞠躬致歉了。
没什么是鞠躬解决不了的,如果解决不了,就再来一个。
无外乎有人称,昔日的日本工匠,已沦为了日本“躬匠”。
三菱集团是靠战争发家的。
在两次世界大战中,三菱承包了日本的战机、战车和战船,其后历经解体重生,号称“日本军需省”。
其中三菱重工是三菱旗下最大的一家公司,也是日本第一大军工企业。二战中“零式战斗机”,波音787梦想客机生产高达35%的零部件,都出自于三菱重工。
目前三菱集团总资产21万亿,还曾出现过高于整个日本国有收入的情况,旗下有500余家公司。
只不过,这家全球知名的百年企业,何以堕落到造假自救?
三菱集团造假高峰期,与日本经济“失去的30年”高度重合。
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来,由于生产成本暴涨、产业升级降速,再加上中韩制造业迎头追赶,日本压力可想而知。
在三菱电机造假事件中,长崎工厂曾哭诉自己没钱、没人、没设备,“为了生存,只能欺诈”。
造假是三菱集团保持竞争力的有效方式。
而三菱集团人设的崩塌,真正的原因是经营者的傲慢。
三菱材料对篡改数据的解释,只承认了数据造假,但绝不承认产品有问题。
什么意思呢?我的产品符合安全标准,绝对是安全的,但是客户对品质要求太苛刻了,所以我只能改改数据交作业了。
简单翻译下,就是说清华北大分数线太高,我分数线不够,但不妨碍我是个好学生。从自信到自负,只是一念之差。
再一个是雇佣方式的转变。
二战后,日本迎来高速发展,日式经营是终身雇佣制,只要无大事发生,员工就能干到退休。20世纪末,三菱几乎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劳资纠纷,一路高歌猛进。
如今,三菱集团的雇佣方式变了。1995年,经团联提出“新日本式经营”,主要以派遣员工为主,非正式员工人数逼近40%。
这些员工对企业不再有归属感,对产品质量更无兴趣可言,更不用说上班摸鱼、躺平了。
三菱汽车前任董事曾坦言,经营班子过分注重“三菱”品牌,这造成了员工“报喜不报忧”,监督机制的缺失,让三菱“专业造假40年”。
说到底,三菱集团造假根本原因是自己作出来的。
日本造假的企业不止三菱集团。
日本制造业的骄傲东芝,被爆财务造假,六年间,造假金额高达116亿元。
曾高不可攀的日本制造神话,跌下了神坛。反观中国企业,我们能学到什么呢?
1、变态关键技术
在很多人眼中,日本制造业不配封神,但绝不能说日本制造日薄西山。
日本高速铁路“新干线”上,有一枚“永不松动的螺母”,这颗螺母来自于日本公司哈德洛克。
这家45人的小公司,承包了全球高铁的螺母,虽然在价格上微乎其微,但没有它,高铁只能降速。
即便是公开了制造原理,但依然没有任何国家去制造,关键是材料和制作工艺。
日本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,正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。
而在360万家日本企业中,中小企业就占了99.7%。
2、极致创新力
曾经的日本制造史,是一部“山寨”史。
60年代之前,日本制造也是廉价劣质的代名词。
东芝推出“国产第1号”吸尘器,就模仿了美国通用电气,连商品标识都一模一样。
日本给这种山寨行为,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,逆向工程。
没有哪个国家是靠抄袭立国的。日本之所以能逆势崛起,是在掌握核心技术后,自主创新。
始于模仿而成于创新力,是日本制造业崛起的原因。
日本的路,我们也曾经历过,比如在中低端市场,满街随处可见的山寨商品。
看似简单的吸管,正在被义乌工厂做成了高科技。
双童吸管,每天生产1亿7000万根吸管,还拥有全世界2/3的吸管专利。
小到一根吸管,大到高铁、航空器,中国制造业正在崛起。
当越来越多的工厂搬迁到越南,再加上一季度,越南出口总额超过深圳。
很多人都有疑惑:越南是不是要取代中国,成为下一个制造业大国?
其实,这是中国制造业正常的产业升级,属于中国制造业的机会正在到来。
结语:
日本盛产百年企业。
日本制造业曾以山寨闻名,其后期靠着自主创新和极致产品,挺起了脊梁。
中国曾把他们严谨、认真的态度,称作工匠精神。
如今呢?日本制造业更“拜金”了,为了追求短期效益,整出各种造假术。
东芝道歉后,轮到三菱集团,日本制造的质量神话坍塌,恶性造假丑闻频出。每一次风波过后,都要道歉,工匠变“躬匠”。
天下没有免费的捷径。
日本制造业花了百年的时间,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,但信任值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。
而中国制造正摆脱低端之名,不断地积累信任值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
本篇作者 | 星辰返回开隆理财网,查看更多